top of page

苗栗通霄小泥窩心得<5/22-31>


  那天早晨,我坐上了彰化往通霄的區間車,心想我要去蓋土房子了。

  當初認識自然建築是在台南一個空間裡,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{fb:飛魚記憶​美術館},請Emma協力指導蓋一間土磚牆和竹編夾泥牆房間,那時的我,完全沒興趣;只知道以前鄉下三合院都是這樣蓋的,隨著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,每日整理土磚房,就一個人靜靜坐在房間內,看著土磚和稻草的粗糙,和陽光從玻璃瓶灑落下來,哇!! 好像有點不同感覺了,一種讓人平靜的流,緩緩在我心中,不經意地溜走。

  應工作關係,每天我要向客人導覽空間,順應日照角度、風向流動、視野廣度和空間精神的分享,每當介紹土磚屋時,我心裡都虛虛的,因為我從來沒親自踩過泥土,導覽內容都是我大量閱讀自然建築和請教阿公阿嬤獲得的,即時晚上都睡在土磚房裡,還是感覺和土有距離,就這樣過了好長一段時間,隨著忙碌生活也就沒多留意,但心裡有個聲音,引導著我往大自然方向走。

  隨著和Emma在台中東勢學習蓋古早灶和土窯,二十天的過程裡,身心靈都滿足了!也才明白自己體力有多差,哈哈哈。在每天的工作節奏和團隊合作,Emma都貼心的引導著我們的心,在大腦還在理解施工步驟和原理時,就直接上工了,用身體去體會,我想這是最直接的吸收吧!從準備各項材料、​​幕後備料支援前線、施作人員的速度和工序,像在跳華爾茲般,緩急且重複,當蓋好時,立馬來烤pizza、燒餅、燉菜、玉米、司康,看到大伙開心的表情,才稍稍了解泥土的能量,而自己的心也被安定下來了,對!! 這是我想選擇的路,和土地的學習和自我的實現。

  課程告一段落,回彰化休息,某日在家裡附近散步時,意外發現一間土磚屋,我好興奮得跑過去,手觸摸著,想像以前生活的人們,還發現土磚上有貝殼,晚上問了媽媽,才明白30多年前這裡都是丘陵和小河,而貝殼土磚屋裡,以前住著一位八十多歲的爺爺,但已經去當天使了,如今附近都蓋起豪華大宅,說不出來的距離感,同一個區域,兩種面貌的房子在我眼簾,我就只有站著望著,在一個多雲的天。

  這段時間在通霄,暫住在光明大哥家,一對實踐樸門精神生活的夫妻,教導我關於和土地和環境,更厚更遠的觀點,反思現在的自己,包容且等待環境還有彼此的心。蓋的小泥窩靜靜地,佇立在這片靠海四周都是丘陵的土地上,每早晨和附近騎車經過的居民微笑點頭,偶而會有觀光客好奇停下車,瞪大著眼看著我們,我都微笑以對,而我的精神是實踐另一個生活居住的空間,和可能性;更重要的是,心的相信和選擇。


bottom of page